我心匪石,行书山不转
我心匪席,渡学海不卷
——访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学术带头人裴勇教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华语乐坛的台湾组合“小虎队”,因青春阳光的外型、活力四射的舞蹈及淳朴励志的歌曲,备受年轻人的追捧。
在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同样有一支别具一格的“小虎队”,年轻有为,深受学生喜爱:邓国军、裴勇和杨罗,他们三人被学生亲切地戏称为湘大版“小虎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湘大版“小虎队”成员之一——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学术带头人裴勇。
“不能砸了湘大的招牌”
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学生时代的裴勇,从初中以来就一直担任化学课代表,化学成绩十分出色。机缘巧合的是,1997年考入湘潭大学后学的又是应用化学专业,从此化学在他的人生中烙刻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和所有新生一样,刚进大学的裴勇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感到茫然。但他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对化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大一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读研继续深造。
2001年,裴勇由于大学四年期间优异的专业成绩,被保送至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理论计算化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湘潭大学推荐至外校的免试研究生名额非常少,全校所有院系共5个名额,因此学校制定了选择外校保送必须进入院士课题组的保送条件。“庆幸的是每个人生节点自己都能遇到贵人。”每念及此,裴勇充满了感恩。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原院长王霞瑜老师,就是裴勇的“贵人”,正是她让裴勇开始了一段新旅程。当时已经退休的王霞瑜老师,得知裴勇正在发愁保送外校的事情,非常热心地帮他联系了南京大学的江元生院士,推荐他到南京大学学习。
在王霞瑜老师的推荐下,2001年裴勇进入了刚成立的南京大学学科特区“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跟随年过七旬的江元生院士学习,刚回国不久的马晶博士直接指导他,他也成为马晶老师的学生,开始了在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的学习生活。在江先生和马老师的指导下,裴勇开展了当时在国内研究甚少的计算化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工作。
作为湘大理工类第一个被保送到南京大学的学生,裴勇坦言自己肩负重任,“不能砸了湘大的招牌”。江先生给他一本砖块厚的英文专业书,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啃”完,一边上课一边恶补专业基础知识,丝毫不敢松懈。
静水流深,不急于求成,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再做事,对马晶老师的教诲,裴勇始终铭记在心。论文要追求精,而不是盲目追求量,细致地做好而不图“短平快”,这是裴勇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对我后来的学术生涯影响很大”,现在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
因为理论化学涉及大量的物理、数学内容,跟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内容差距较大,需要补充更多的数理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夯实基础知识,裴勇开始着手做课题研究。对于一个刚接触全新研究领域的新手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阶段,研究工作反反复复,折腾了很久。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在办公室打印出论文后,裴勇要跑到南京市鼓楼邮局寄国际快件到国外编辑社,那边的编辑社寄给审稿人,审稿人再将意见寄回编辑社,来回一圈得好几个月。很幸运的是,论文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肯定并顺利发表,裴勇得到了极大的鼓舞,科研信心也倍增。
有一种人,他们在前行的路上忽略了周围的浮光掠影,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理想。裴勇正是这样的人,夏酷暑,冬严寒,春也不死其心,心所向,将所成。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在导师眼中,裴勇非常勤奋刻苦,他说裴勇身上有很深的湖南人印记:坐得住,会读书,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十足体现了一股湖南精神。
在研究所里,裴勇致力于理论计算化学在具体化学研究对象和体系中的应用研究。做理论模拟需要计算软件,那时候成熟的计算化学软件非常少,为了克服研究困难,裴勇就自己写程序,把理论公式转化为计算程序。到成熟软件遍地开花时,裴勇已经写了三年的程序,解决了许多当时商业软件做不了的研究课题。
博士研究生期间,让裴勇最感觉骄傲的事情就是论文能够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发表。《美国化学会志》至今已有136年创刊历史,执掌化学类期刊之牛耳,作为全球老牌顶尖化学研究期刊,在其上面发稿难度非常大,尤其做理论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在JACS上发表论文,从硕士到博士研究生阶段,裴勇每晚学习到12点才离开办公室,每周只休息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新年刚过,裴勇就收到JACS的稿件采纳通知,对他而言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2006年,裴勇同时拿到了德国、韩国、美国三个博士后offer,最后选择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研究的方向更窄,专业性更强,挑战性也更大了,刚到美国除了新鲜感之外,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幸运的是导师曾晓成教授是中国人,给了裴勇很多帮助。曾老师为裴勇制定了新的研究方向,进入理论化学研究的新阶段。
在自由、宽松的科研氛围中,裴勇心无旁骛地做研究,“生活很开心,开心的时候人更有创造力”,厚积薄发迎来了他的一波科研爆发期。2006年到2010年博士后期间,裴勇陆续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顶尖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迄今为止,裴勇共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25篇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的化学和材料科学国际一流期刊JACS、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和Nano Lett.上,论文被他引1000余次。
根据美国化学会网站数据统计,截止至2015年7月,湘潭市所有高校、科研单位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8篇为裴勇教授发表(5篇为通讯作者),这些高水平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湘潭市高校化学学科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不仅如此,2011年以来,裴勇教授的3篇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化学化工评论期刊美国化学会《化学工程新闻》作为研究亮点专题报道,3篇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入选了全球ESI高被引用论文。由于在研究领域出色的研究工作,裴勇在2012年受邀担任了英国皇家化学会Nanoscale期刊(影响因子7.394)“Metallic Cluster”特期客座编辑(Guest Editor),撰写了纳米团簇材料研究的综述展望论文(该论文入选了全球ESI高被引用论文)。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上进心和自制力非常重要”,裴勇一直强调,话语中透露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执着和坚定。2008年开始,国内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启动了高端人才招聘计划,吸引海外人才。裴勇思忖良久后,决定回国发展,毅然搭上了国家人才战略这班车。
“追求完美的天蝎座”
天蝎座属于外向和内向并存的“患者”,可动可静,遇事从不怨天尤人,认定目标之后眼里就只有一个字:冲!裴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天蝎座,而且还是一个带着处女座追求完美特质的混合型天蝎座。
读博期间,为了多出研究成果,裴勇拼命给自己施压,一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导师马晶教授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完善。正是这样苛求完美的性格,裴勇年年都拿奖学金,博士毕业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高水准论文,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在回国选择工作单位时,诸多国内高水平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裴勇最后却选择了湘大。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的青春岁月是在湘大度过,师生关系特别融洽,自己早已融入了这方土地,回母校让他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2010年9月,裴勇作为物理化学学术带头人被引进湘潭大学,聘为博导、教授,这一年他32岁。学校宽松的科研环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让裴勇很感恩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以理论计算模拟为核心的“材料基因组”计划。裴勇依托湘潭大学“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迅速地组建了一支包括2名教授、2名博士后(1名已经出站)、4名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功能纳米材料的理论计算模拟”科研团队,开展了功能纳米材料如贵金属团簇体系光谱、催化性质研究,并带领研究团队与王先友教授、朱卫国教授、谭松庭教授等开展了新能源材料如有机光伏分子器件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计算模拟-实验合作研究工作,同时还与中国石油勘探院等单位开展紧密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2015年,裴勇教授被湖南科技大学“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聘为兼职教授。
工作中,裴勇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搭建实验室,裴勇自己动手安装调试设备,组建计算机群、安装软件。为了获得更多灵感,实现新突破,他积极与专业领域内的专家交流,广泛吸收科学前沿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裴勇教授顺利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亦称“小杰青”)资助。为了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从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具备5-10年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2014年全国评选出400人,每人资助100万元科研经费。整个化学学科共评选59个人,从递交申请到答辩逐轮淘汰。
经过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后,裴勇申报的专业方向中共有15人参加了最后的答辩,遴选10人进行资助。15名答辩人员分别来自国内不同高水平院校和研究所,包括中国科学院(8人),国家纳米中心(1人),北京大学(2人),浙江大学(1人),苏州大学(1人),山东大学(1人)。最终,裴勇教授的答辩汇报获得了专家的好评,顺利入选。2012至2015年,湖南省高校物理化学学科仅裴勇教授1人获得该项目的资助。
全球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 Beveridge曾说,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条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裴勇能够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科研并取得亮眼的成果了。裴勇正在用自己的脚丈量科研的道路,全心绽放。
(本文原载《湘大校友》2015年第2期第17-19页)